Logo
浮生六记
相册

元宵节:火树星桥,镫月连宵

2023年2月5日,农历正月十五喜迎元宵。元宵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,也是春节最后一个高潮。

Feb 05 2023
华夏风物

2023年2月5日,农历正月十五喜迎元宵。元宵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,也是春节最后一个高潮。赏花灯、猜灯谜、吃元宵、耍狮舞龙……这场“从昏达旦”的全民狂欢,是古代“未婚青年”寻找姻缘的良机,构筑了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的中国式浪漫。

历史溯源

元宵节可上溯至远古时代先民的火崇拜。相传汉代已具备节日雏形,一说汉文帝为“平吕”(扫除诸吕)而设;另一说称上元节之名,得自于东汉末年道教创立,因取悦天地人三官而设。而作为节日主要内容的“张灯”,正式形成时间则不晚于魏晋。

到了唐代,玄宗定元宵节从正月十四起设假3天,至宋代,元宵节又延长2日至十八日晚,并增添了猜灯谜和歌舞百戏表演活动。明洪武年间,元宵节假十日,欢庆力度空前绝后。尽管清代赏灯活动只有3天,但舞狮、舞龙、闹社火、踩高跷等娱乐活动的出现,更添一丝欢闹气氛。

传统习俗

元宵习俗丰富多彩,南北各地不尽相同,大致有吃元宵、观灯、猜灯谜、走百病、耍龙灯、逐鼠、划旱船等,包含着人们庆祝团圆的心意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由于元宵节是一年收获之后的农闲季节,古时一些青年男女,便会趁灯会、社火等活动期间盟订姻缘,可以说元宵节就是地道的“中国情人节”。

汤圆(元宵)

汤圆,象征着阖家团圆、幸福美满,也成为如今唯一名称即是食物的中国传统节日——元宵节的钦点美食,长期霸占着南方人冬至、小年等冬季节令餐桌的“C位”。早在古时,汤圆和元宵就已出现“南北分化”,整体呈现为“南汤圆,北元宵”的格局,大致有以下几点差异:做法上,汤圆是包出来的,元宵是滚出来的;口味上,汤圆馅料绵软、咸甜荤素皆有、口味多变,元宵馅硬、甜口居多、变化较少;吃法上,汤圆在煮制过程中需要清汤煮至3~5分钟,元宵则需要浑汤煮至10分钟以上,两者都还可炸着吃、炒着吃等;储藏上,汤圆多为速冻包装、保质期久,元宵多为现场制作、当日售卖。但无论是汤圆还是元宵,都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。

文化影响

2008年6月,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文化圈,许多国家也有过元宵节的习俗,如韩国在这一天会吃五谷,农村地区会“烧月亮屋”;朝鲜晚上会“迎月”;新加坡会举办热闹的“踩街”活动;马来西亚“抛柑接蕉”的习俗热闹浪漫、别具一格。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