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浮生六记
相册

小寒:腊月至,年味浓,梅启花信风

1月5—7日,太阳到达黄经285°,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交节。作为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,小寒正值“三九”前后,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即将到来。

Jan 05 2023
华夏风物

1月5—7日,太阳到达黄经285°,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交节。作为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,小寒正值“三九”前后,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即将到来。腊梅迎寒怒放,大雁即将北归,人们腌制腊味、置办年货,进入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——腊月。

意涵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小寒,十二月节。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“寒”即寒冷,冷气积久而寒,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最冷的阶段,但尚未冷到极点,故称“小寒”。其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一样,都是彰显气温高低、冷暖变化的节气。

物候

黄河流域一带的古人将小寒物候总结为:一候,雁北乡;二候,鹊始巢;三候,雉始鸲。感知到时令变化的大雁,念及北方度夏地,振翅迎合,准备起飞。喜鹊跳上了房前屋后的枝桠上,雀跃起来,筑巢迎春。鸲(qú)指鹊鸲、野鸡等小鸟沉寂一冬的它们,开始发出求偶的啼声。

农事

俗话说“小寒无雨,大暑必旱”“小寒若是云雾天,来春定是干旱年”,小寒的气候变化往往成为来年农事的指向标。期间,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歇冬阶段,以菜窖、畜舍保暖和造肥积肥等工作为主;南方地区则需要重视油菜清沟、小麦追肥等工作,倘若遇到强冷空气,则在地里洒草木灰、作物秸秆或盖粪,以助作物度过一年中最冷的时节。

小大寒哪个冷?

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,小寒更冷的年份占42%,全国日平均气温约为-5.6℃;大寒更冷的,只有28%,日平均气温约为-4.9℃;而且,每年最冷的一天出现在小寒的次数也多过大寒。因此,除东南沿海等少数地区,“小寒胜大寒,三九冻成团”的说法是可以站住脚的。小寒期间,北方省会城市日平均气温通常都在0℃以下,最冷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,最低温度甚至可达到-40℃。南方虽称不上峻冷凛冽,但气温亦有所下降,江南地区平均气温通常在5℃,华南及低海拔河谷地带平均气温则在10℃上下。

传统习俗

腊祭

腊月,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,早在秦代的历法中便已出现,最早写作“蜡”或“臘”。在年关交替、新旧相接之际,农闲的古人常将自己冬猎来的野兽祭祖敬神,以祈福避灾,即“腊祭”。这个月中最特别的日子当属初八的“腊日”,又称“腊八”。其本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,后来才演变为喝八宝粥、泡腊八蒜的民间节日。过完腊八,意味着“年”的脚步更近了。

踏雪寻梅花信风

进入小寒节气,即迎来“二十四番花信风”。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风不来,则其花不成。”花信风指的是带有开花音信的风,风守信而来,花应约而放,是古人度过寒冷时光的风雅趣事。小寒时节的花信风为:一候,梅花;二候,山茶;三候,水仙。冬日里含苞待放的蜡梅与梅花,是为“百花之先”。武汉东湖梅园、北京卧佛寺、重庆北碚静观蜡梅园及上海真如公园等,都是赏腊梅的好去处;踏雪寻梅,则可前往南京梅花山、苏州太湖林屋梅海及广东梅关古道等地。

食俗

小寒气温低,应尽量选择温热、御寒的食物,如羊肉、牛肉、红枣、萝卜等,为身体补充营养和能量。在广东,喜吃糯米饭驱寒,吃时可搭配炒香的腊味、花生米、香菜和葱花等。南京、上海一带则要煮菜饭,以矮脚黄青菜、咸肉片、香肠片、板鸭丁及生姜粒,与糯米共煮,香鲜可口。据清末张焘《津门杂记》记载,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,黄芽菜是天津特产,吃起来脆嫩香甜。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