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:一岁一枯荣,冬尽觉春生
1月20 - 21日,太阳到达黄经300°,大寒交节。最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大寒意味着冷到极致,即将回暖。
Jan 20 2023 华夏风物
1月20 - 21日,太阳到达黄经300°,大寒交节。最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大寒意味着冷到极致,即将回暖。尽管冷得“滴水成冰”,却无法阻挡“迎年”和“忙年”的热情,尾牙、祭灶、除夕等节庆轮番而至,人们摆满年货,准备辞旧迎新。
意涵
《三礼义宗》载: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谓之大……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也。”作为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,大寒意味着气候冷到极致,预示着气候即将回暖,春天将要来临,人们也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。
物候
黄河流域一带的古人将大寒物候总结为:一候,鸡乳;二候,征鸟厉疾;三候,水泽腹坚。此时,母鸡开始产蛋、孵化小鸡;鹰隼等猛禽盘旋高空,寻捕猎物度过最后的冬天;北方河塘沼泽的冰层则早已冻得又厚又结实。
气候
尽管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,在中国大部分地区,大寒普遍不如小寒冷,但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的大寒节气也不容小觑。此时寒潮南下频繁,尤其是海口、深圳、广州、厦门等南方沿海城市常出现全年最低气温。黄河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约为-1℃,而在冬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内蒙古根河一带,则可迎来-30℃的极端低温。受季风控制,小寒大寒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时节。
农事
进入大寒时节,由于天气寒冷、降雨量少,北方地区要注意做好牲畜的防寒防冻、疾病防控工作,并且开始积肥堆肥,为来年开春作准备。江淮地区处于小(大)麦、油菜等大田作物的越冬期,可适度施用腊肥。南方大部分地区虽常年冬暖,但仍需加强小麦、番茄等作物的田间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