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浮生六记
相册

春分:昼夜均,寒暑平,春和景明

3月19—22日,太阳重归黄经0°,迎来昼夜等分、平分春色的春分。

Mar 21 2023
华夏风物

3月19—22日,太阳重归黄经0°,迎来昼夜等分、平分春色的春分。时逢仲春,广袤的大地上樱、桃、杏、海棠等百花次第盛开,候鸟迁飞争鸣,春耕忙而有序。人们燃起踏青游春的兴致,少数民族同胞更是举办起踩桥会、诺鲁孜节等,欢喜“闹”春。

意涵

春分,可谓二十四节气中深谙“中庸之道”的岁令。据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》载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此时太阳直射赤道,南北半球昼夜等分,故又名“日中”“日夜分”。天气和煦、不冷不热的仲春,也是整个春季的中间点。

物候

黄河流域一带古人将春分物候总结为:一候,玄鸟至;二候,雷乃发声;三候,始电。随着气温逐渐回暖,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开始北归。此时,雨量增多,且伴随着雷声和闪电,宣告着大自然的“默片”时代正逐渐谢幕。

气候

此时,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去春来的过渡期,晴日多、风沙大,气温回升较快。尤其是华北及黄淮一带,日平均气温几乎与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℃以上。相较“春雨贵如油”的北方,江南一带雨量增多,河湖涨水,步入桃花汛(春汛)期。

农事

“春分麦起身,一刻值千金。”越冬作物由此时进入春季生长阶段,各地先后进入春耕大忙季。北方少雨地区,此时小麦返青,田间蒸发量大,需要及时浇灌“返青水”,对冬番茄、辣椒、茄子要做好搭架、追肥等工作。华南地区,春分前后持续低温阴雨,需谨防倒春寒,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,对春植蔗、春红薯、香蕉等施足基肥。

传统习俗

赏春指南

阳春三月,百花成为大江南北最为靓丽的风景线:东湖磨山樱园的粉樱、北疆的杏花、“藏地小江南”林芝的桃花,以及汉中、江南、云贵等地的油菜花次第盛放。春茶鲜嫩,贵州遵义茶海之心、江苏洞庭碧螺春茶园、河南焦作云台山等,迎来采茶季;梯田春播,紫鹊界、加榜梯田等可览春耕胜景。随着候鸟北归,春季迁徙也正式拉开序幕,“世界四大观鸟地之一”的北戴河、宁夏石嘴山、兴凯湖湿地等先后迎来大量鸟类到访。

特色节庆民俗

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,如今中国仍有许多少数民族传承着花的节日。花婆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,有“花婆施粥”、放花灯和巡游等习俗,流行于广西各地。阳春三月梨花开,白族也将迎来盛大的梨花会,相传是为纪念一位名为“梨花”、赶走黑魔鬼的勇敢少女。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,人们会在春分期间举办诺鲁孜节,为庆贺进入春耕生产,百花盛开。

食俗

春分前后,正值各类时蔬鲜嫩,民间素喜“食春菜”的。常见于乡野的春菜,如苋菜、春笋等,其中野苋菜同鱼片做汤,谓之“春汤”。北京地区有春分吃驴打滚、“太阳糕”的传统,江南则有酿春分酒、吃萝卜的习俗。在靠天吃饭的古代,农民还会在这一天吃汤圆,并将没有包心的汤圆煮熟喂鸟,称为“粘雀子嘴”,借此粘住鸟嘴,免得其破坏谷穗。

立蛋

“春分到,蛋儿俏”,春分立蛋是一项颇为有趣的民俗活动,相传立住鸡蛋有“马上添丁”的吉祥寓意。古人认为鸡蛋同春天万物生长相关,且昼夜平分的春分最容易找到平衡点,把蛋立起来。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,鸡蛋表面凹凸不平,只需找到3个合适的突出点作为支撑,蛋黄下沉后降低鸡蛋的重心,不是春分日也能使其竖立起来。如今这项习俗已经走出国门,成为富有挑战的世界性游戏。

目录